竹北橙智搬新家了!
橙智的新家規模更大了,貼心的設計了幾間獨立教室,還有專業的錄音間,動線明朗流暢。
這一兩年橙智在新竹紮根,觸角慢慢也從成人延伸往兒童,我們在打破自己的慣性時,都明白這是過往的經驗累積,如果有人可以在童年時開一扇窗,也許就可免去許多無謂的掙扎,「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」,打開五感可以幫助自己產生更深層的自覺,橙智也許是那扇窗。
竹北橙智搬新家了!
橙智的新家規模更大了,貼心的設計了幾間獨立教室,還有專業的錄音間,動線明朗流暢。
這一兩年橙智在新竹紮根,觸角慢慢也從成人延伸往兒童,我們在打破自己的慣性時,都明白這是過往的經驗累積,如果有人可以在童年時開一扇窗,也許就可免去許多無謂的掙扎,「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」,打開五感可以幫助自己產生更深層的自覺,橙智也許是那扇窗。
每次報名了橙智的課程之後,心裡都會很矛盾的嘟嚷著:唉!我那難得美麗的週末啊!
自從辦了The Play House,我自己很有自知之明的了解,這一段時間沒有生病的權利,也沒有請假的空間,離那個曾經崇尚自由的我甚遠啊!
很久沒上來寫新文章了,連寶貝們的媽咪都快看不下去,說菲菲太忙啦!
這兩天天氣大好,中午去The Play House以前,我都會帶著咪順路在公園停一下,讓她在陽光下奔跑玩溜滑梯,通常在餐廳或公園的遊戲區裡,我都會化身成各種童話中的人物跟她玩起捉迷藏,但今天踩著高跟鞋的我,決定要好好坐在亭子裡,發發呆享受清閒的半個鐘頭。
咪跑開了,看到一旁有小朋友,她總是格外的熱情興奮,"哈囉!哈囉!"是她一貫的打招呼方式,再冷默膽怯的孩子都往往會感染到她的活力,慢慢地就玩在一起。身教重於言教,鼓勵孩子跨出交友的第一步不能只是說說而已,與其催促孩子去跟對方玩耍,自己在一旁納涼的父母,態度最是冷默!
公園的一角,有著三個年輕婦人帶著四、五個小孩,乍看來像是竹北很流行的小型媽媽團體,大一點的孩子大概兩歲左右,都在溜滑梯附近玩耍,小一點的坐在娃娃車裡,在這樣舒服的暖冬早晨帶孩子曬太陽,很有一點幸福的味道,我報以一個心有同感的微笑,但她們淡淡看了我一眼,並沒有進一步跟我這個陌生媽媽交流的打算,咪的"哈囉!"也並沒有得到大人小孩的任何回應,自己很識趣的走到一旁玩,偶爾抬頭對我笑一笑,心裡覺得踏實安全。
我對咪的要求是「不管在哪玩,請讓媽咪看得見妳」,她必須要提醒自己是否在安全距離內,而不是由媽咪亦步亦趨的盯著。學會照顧自己,是證明自己有能力爭取自由的第一步。喜歡團體的咪也善於自處,一葉一花,也可以是玩具是驚奇,她喜歡跟媽咪互動,卻又不黏媽咪,對媽咪的"高跟鞋藉口"很能體諒。
~潛能是由愛來開發~
這陣子網路上流傳著一篇很受歡迎的文章,說明著少子化後,父母過於保護孩子,而使得孩子失去自我成長能力的故事,繼「直昇機父母」、「怪獸父母」後,又多了一篇文章,提醒我們不要做「剪蛹的人」。
人的大腦是終其一生不停的在成長與改變,而改變最快的時期就是童年。嬰兒剛出生時,他大腦中的神經元比他成年以後的還更多,但是因為大腦用掉他重量十倍的能源,所以嬰兒自出生後,大腦便一直不停的在修剪,把很少用到的神經元修剪掉,把常用的聯結成強的迴路。決定誰被留、誰被刪的就是經驗,尤其是童年的經驗。
我們的感覺皮質區在幼年時就已成熟,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在青春期前也發育完成,只有掌管自我控制、理解力、抑制力的前額葉成熟最晚,要到十七、八歲才成熟。童年和青春期的情緒管理經驗,對大腦神經迴路的形成很重要,童年更是一生情緒特質形成最重要的時機,這時期養成的習慣會崁入神經網路的基本架構中,不太會因後來的經驗而改變。
昨天有小朋友問我會不會用集點給獎品的鼓勵方式,我笑著說不會,
小朋友很驚訝的問:為什麼?可是我們學校老師跟安親班都有噯!
我又笑:妳覺得我這裡跟學校和安親班有哪些地方像呢?
小朋友看一下四周說:沒有,一點也不像!
所以囉!菲菲老師當然也有自己的方法哦!
有人問我:
「你給孩子的教育方式這麼與眾不同,會不會擔心孩子將來面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問題? 」
我很驚訝,難道教育的作用就是該把所有的孩子搪塞在同一個框框裡,要把每個人獨立思考的能力拔掉、天生性格抹去,才是他們要的嗎?
每一個孩子都像初生的幼雛,在我們的教育體制裡,他們被關在同一個籠子裡,被齊頭式的要求:要一起坐、一起站、給一樣的答案、做一樣的事!許多被馴服的鳥兒直到老死,都不曾相信過自己有展翅高飛的能力。
在這塊土地上有太多人都被自己的成長過程制約了,而忘了這個世界多麼大!
這一篇文章是在大陸的網站抓的,
希望對請家教有興趣的爸比媽咪可以看一看, 會對我們之間教學溝通更有幫助。
小學一年級新生要不要請“三包式”家教——包看管、包做功課、包吃晚飯?這種近年來十分熱門的另類家教,正越來越引起白領家長的關注。奇怪的是,那些率先實踐“三包式”家教的家長,眼下卻很迷茫:這根用深情與金錢做成的“拐杖”究竟要不要繼續用下去,讓他們遲疑不定。 不過,權威家庭教育專家表示,對小學一年級新生搞“三包式”家教,不管有多少市場需求,結果都可能弊大於利。因為,在義務教育起始階段就實施“全程陪讀”,很有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利學習與成長的“後遺症”。花重金為使孩子“拔尖” 剛上一年級的小蘇同學,入學後就被家長安排了這樣一種學習生活:下午放學後,由專車接送趕往頗有教學經驗的一位小學骨幹教師家,開始一直到晚上的包看管、包做功課、包吃晚飯的“三包式”生活。家長的“陪讀”完全由家教擔當。據說,這樣的“三包式”家教每月開銷在數千元,基本上是“一對一”,而且供不應求。 經了解,請“三包式”家教的,大多為白領階層。他們不計較經濟上的開支,卻在乎孩子在班上的學習成績名次。由於自己工作繁忙,他們便通過“三包式”家教,把陪讀的責任轉嫁給了老師。這樣的“家教”,在一些中心小學和知名小學,出現的頻率比一般小學要高。 |
很多人對自組安親這樣的模式有著陌生或模糊的印象。
一般的自組安親,通常都是直接由全職媽媽擔任教導的角色,幾個母親輪流策劃擔任教職,希望在帶給孩子歡樂童年的同時,不會任時光蹉跎了,孩子將來依然可以接上正軌的教育,在竹北就有很多這樣的媽媽們正在為孩子努力著,而且在幼兒教育及學前教育上都已經有了非常好的成績,畢竟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。
全球正在進行的學習革命-自學力
全世界都在重新定義孩子在校必須學習到的「能力」,能力不僅止於知識和技巧,還包括態度與價值,國際競爭浪潮下,孩子未來一定要具備的三大領域、九大關鍵能力…
十一月四日晚間,歐巴馬當選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,全世界同步歡欣鼓舞,激動落淚。
次日,加州舊金山灣區杜瑞克高中(Drake High School)參加「ROCK學程」(ROCK Academy)的一百名學生也大肆狂歡,不僅慶祝多數美國人選擇了希望和改變,更為犒賞自己:他們預測的選舉人團(electoral college)兩黨投票數和選舉結果完全一樣。
準確的預測植基於八個星期的辛勤工作。
到底要不要上安親班呢?家有小一新生父母的心事,莫過於此。
咪雖然才四歲,離上小學還有一段距離,但我卻再也不能攤開雙手,像當初請Carol謝來演講[荳芽‧不上安親班]時那樣,抱著"現在擔心還早的很哪"的念頭。
因為現今放眼望去,我實在找不到可以讓我把孩子安心交出去的地方。
這篇文章是從中國大陸的網站摘錄下來了,
顯然兩岸的父母對親子教育都犯了同樣的錯誤,也有相似的體認,
在中西文化衝擊下長大的我們,該如何去蕪存菁,讓我們的孩子在身心健全的環境中快樂長大?
我不是個教育家,只是個愛孩子的母親,但我知道只有我的孩子快樂是不夠的,
我不夠偉大,無法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廣至天下人的地步,
看到孩子要上什麼課家長都絞盡腦汁安排, 無非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好最棒!但我麼是否因此增加她的壓力,剝奪他的權利!父母難為?!
分享清大李家維教授教育孩子的方法:(節錄)
一、拉回自己的手,不要為孩子做太多:讓孩子學會自我思考,進而培養出獨立自主的個性,養成負責的態度。
二、花時間懂他:父母在給愛時,請先問自己,這是誰的需要。
三、身教勝於一切:如果父母不能一輩子供給他優渥的生活,那為什麼從小要讓他養成浪費的習慣?所以,教懂孩子「節儉」,比期望孩子以後能賺大錢,要實際多了。教會孩子這項感恩、惜福、愛物的美德,是留給他們一項比萬貫家財還要重要的資產。